近日,勵先生在位于渝中區的三峽古玩城一樓專門開了一間煙雨池塘店鋪,準備分批展出他收藏的1500多個各式煙灰缸。 勵先生年約6旬,本業是做音響生意,在山城業內頗有名氣。他說,“生活中,我對打牌、喝酒均不愛好,就喜歡逛古玩市場,偏愛收藏瓷器和玻璃。”他收藏有1500多個煙灰缸。“不賣,只展示,我圖的是和更多人一起分享收藏樂趣。” 昨日,重慶晚報記者來到勵先生的展屋,除了擺在柜臺上展出的100多個煙灰缸外,屋角還層疊堆放著五六個大紙箱,都裝著煙灰缸。勵先生說,“除了店鋪這些,家里還有好多箱。” 勵先生說,展覽將長期進行,歡迎大家前來觀賞。 重慶晚報記者 董億 畢克勤 攝影報道 廣告型煙灰缸 上面印著店名 現在的著名餐廳、酒店,基本都有自己的專屬定制物,其實上世紀就在行業流行。勵先生收藏的一銅質煙灰缸,底部就有“北京飯店”字樣,還有凹凸感。 煙灰缸底部是圓缸型,口沿處有3個凹口應為放煙所用,口沿向外延伸呈盤狀。盤內外至缸外以藍為底色,印刻著花朵狀圖案。 重慶晚報記者從我國煙文化研究者王安珠先生所著的《中國煙具文化》一書中,找到了這個樣式的煙灰缸。書載其直徑為10.5厘米,高10厘米,屬銅質廣告煙灰缸。 三炮臺煙灰缸 記錄一段歷史 該煙灰缸為臺基式造型,外側為淺墨綠色,內為淺灰色多裂紋樣。該煙灰缸上有星狀LOGO,邊沿上有“又名綠錫包三炮臺香煙”、“英美煙公司”等字樣。 《中國煙具文化》對該煙灰缸的有關背景進行了詳細介紹,成為英美煙公司向中國推銷煙草的證據。 勵先生坦言,由于時間久遠且數量太多,很多煙灰缸的收藏記憶已難以搜尋。不過,他清晰記得,這個三炮臺煙灰缸,他花的錢最高,“當時我花了600多元才買到。” 一個月工資買個煙灰缸 勵先生介紹,與煙灰缸結緣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。當時他到成都拜訪朋友,正好當地舉辦古玩博覽會。“閑逛時,我發現一個用瓷制作而成的民國時期的煙灰缸。” 當時,這個煙灰缸滿身灰垢,但圖形讓勵先生驚嘆:半圓形造型,正面由高低不等齒形組成如菊花花瓣,臺面為印花樣玫瑰,內部左右為煙槽,中間是燭臺,后側正中突出火柴插座設計。“煙灰缸背后有兩個小洞,應該是當年百姓晚上掛在墻上照明所用。”勵先生說不出的喜歡,當即花50元高價買下,從此熱衷收藏煙灰缸。“要知道,當年好多人的月工資還不到50元。” 勵先生收藏的煙灰缸主要來源重慶、北京、天津、陜西西安和四川成都,年代包括清朝、民國、新中國建立后,材質包括陶、瓷、銅、鐵、石、木、玻璃、漆器、藤編、景泰藍等。 勵先生稱,他雖沒有時間進行考證,但他收藏的每個煙灰缸,都承載著各個時期的民俗文化。 他向重慶晚報記者展示了多個煙灰缸,由造型設計不同可以分為固定使用和移動使用,原本只具有燭臺和煙灰缸功能逐漸增設了煙筒、火柴盒插座。隨后,燭臺、火柴盒等功能消失,說明打火機開始廣泛使用。而燭臺功能的消失,則是電燈普及的必然結果…… 問及這些煙灰缸價值幾何,勵先生稱至少上百萬元。 多位資深藏友接受重慶晚報記者采訪時坦言“難以估價。”因為,這些煙灰缸有相當部分在市面上已難見到,就其本身折射出的煙文化和民俗發展史來說,的確是難得的寶物。 如何判斷藏品價值 專家介紹,煙草在明代傳入中國,煙灰缸則是在100多年前隨著卷煙一起進入中國。去年匡時春拍,一款顧景舟制、譚海泉刻段泥四方煙灰缸,從30萬元起拍,最后以130萬元落槌。 專家介紹,煙灰缸收藏價值主要取決于制作材質和生產年代。造型是否奇特、功能是否多樣也不可忽略。 |